鵝光過敏性疾病的癥狀、診斷和治療。
光過敏性病最早見于鴨,是吃大軟骨草粉引起的。鵝的光過敏性病很少報道,近年來也有發現和報道。
【起因】鵝(尤其是小鵝)吃光敏物質(包括大軟骨草粉、喹乙醇等的混合物。),這是在陽光的照射下發生的。這種疾病的特征是上喙、蹼和腳的無毛皮膚上有水泡。如果鵝的嘴和腿是黑色的,它就不會生病。
【臨床癥狀】該病的特征性癥狀為上喙背和蹼背出現水皰,水皰和畸形上喙緣留下的疤痕卷曲或長度縮短。
發病初期表現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體溫正常。后期體溫升高,眼睛有分泌物,甚至粘連。鵝營養不良,羽毛發育不全,體重下降。
上喙失去原來的黃色,局部變紅,形成紅斑。1~2天后發展成黃豆甚至蠶豆大小的水泡。有的水泡連在一起,水泡液淡黃色透明。然后鵝的網上出現了同樣的水泡。2~4天后,上喙和蹼上的水皰破裂,逐漸形成褐色痂。大約10天后,上喙和網上的痂開始脫落,變成棕色或深紅色。嚴重者上喙變形縮短,邊緣向上翻,舌尖外露。
【病理變化】上喙和蹼部出現彌漫性炎癥和水皰,水皰跛行后形成結痂、變色和變形。皮下血管斷頭處的血液紫紅色,像醬油一樣凝固不良。膝關節肌膜有紫紅色條紋狀出血點和凝膠狀浸潤。舌尖壞死和十二指腸卡他性炎癥。在某些情況下,肝臟中也可以看到不同大小的壞死點。
這種病的診斷很容易,通常發生在強烈的陽光照射后,鵝的上喙和蹼上出現水泡,破裂后形成痂,表現為上喙變形縮短,舌尖外露壞死。在臨床診斷中,雖然喹乙醇中毒病例也出現了上喙和鰭狀肢角質層的彌漫性炎癥或水皰形成,水皰破裂后形成褐色痂,但上喙的變形、縮短、上翻、舌尖暴露和壞死無變化。
【預防】這種病一旦發生,沒有特效藥治療。當早期發現少數鵝的上喙出現上述癥狀和變化時,應立即停止飼喂懷疑含有上鏡物質的飼料,或使用藥物(如喹乙醇)盡量減少烈日下的放牧。
必要時(病例較少)可采取對癥治療:如有結膜炎,用2%拉佛諾溶液沖洗,患處涂上龍膽紫或碘甘油,促進其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