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菌和病毒是我們最熟知的微生物,都能引起動物和人類的疾病。除了其生物學分界的不同外(細菌一般歸入原核生物界、病毒單獨為病毒界),其體量大小不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細菌大小的計量單位一般是幾個微米(um);病毒大小的劑量單位一般是幾十納米(nm);兩者相差100倍左右。
這個體量大小不同,造成兩者的結構復雜性有質的區別,也造成免疫學上的重要差異。對于病毒,其全部成分可能只能構成幾十個抗原(抗原是指能夠引起人體免疫系統反應的物質);細菌則外有細胞壁和細胞膜(有些細菌還有菌毛和莢膜),內有很多蛋白和核酸;這些成分一起可構成幾千個抗原。在細菌的諸多抗原中找出真正能做成疫苗的抗原,其難度比病毒大。
還有一類疾病寄生蟲病(比如瘧疾和蛔蟲病),其蟲體的體量就更大了,其抗原復雜度更高,目前為止還沒有效果很好的寄生蟲病疫苗。根據我收集到的疫苗信息,目前細菌類疫苗共能預防9種疾病,病毒類疫苗能預防15種疾病。當然,造成細菌類疫苗少于病毒類疫苗的原因,除了疫苗制造難度外,可能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細菌性疾病可以通過抗生素來治療,但抗生素對病毒性疾病無效,病毒性疾病通常只能通過支持治療和人體自身免疫力來恢復,所以病毒類疾病的預防更加重 要。寄生蟲病發病率不高,疫苗研究難度大,一般也有特效藥可以治療,所以其疫苗研究進展緩慢。(資料來源:新疆畜牧獸醫)
